发布日期:2023-05-08 浏览: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伴随着吴锦华的吴侬软语,江南意象从古典深幽处走来。2023年5月2日到6日,《中国古典诗词美学选讲》省培课程在温州大学学院路校区举办,来自全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该项培训。
“今夕何夕兮,骞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划桨的越女对楚国令尹鄂君子晰的爱恋是那么地真挚而动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世人都道《垓下歌》,几人能懂虞姬声。
用“浸润”一词来形容五天里的感受一点也不过分,学员们课上课下始终沉浸在对古典诗词的品味里不能自拔,感觉浑身上下都合着韵律的节拍,散着诗词的芳香。这是一场古典诗词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与文学美的相逢,芬芳绽放,可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温州大学苏勇强副教授以丰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雅洁的文人心境、博才的艺术特长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将中西方的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融合映证,在审美鉴赏中帮助学员教师们提升品鉴力。从语言、历史、情感三个距离维度去看待古诗词的魅力;古诗词要遵循“和谐”之美;领悟诗词中思维的乐趣;古典诗歌鉴赏的审美实现要有两条重要法则——感兴与妙悟;探究人类审美愉悦的源头;分析诗歌的成因;诗词千古流传的共同情感是什么;诗词鉴赏要有问题意识和身临其境的想象等等。诗词的审美是一种“高智慧”的“高阶”享受,学员们在苏教授深入浅出、鲜活生动的讲解中对古典诗词的美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建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讲解《红豆曲》时,情到深处,张口就深情演唱;试问,这样的声情并茂怎会不感染课堂?苏老师以个人的风趣和优美的歌声征服了在场的每位学员,学员们也在美的熏陶中感知着中华古典诗词永恒的魅力和由此而生的文化自信力。
长江师范学院张卫东副教授就古典诗词的语言,从背景、意脉到语序、格律、典故、虚字、诗眼等,结合经典的诗词案例,时而带领我们在经典佳作里字斟句酌,时而又抛出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古人新作”。无论是欣赏经典的流传佳作,还是品读素未谋面的陌生“新作”,学员们都能从中感受到“陌生化”的解读。严谨的考据和纵深独到的讲解总是让讲堂上惊叹连连,赞赏不已。
五天的课堂里,学员们在《过香积寺》里细辨过,王维是真正地入禅衷佛,而《题破山寺后禅院》里的常建却是个来旅游的过客;在关汉卿《四块玉》里感受“和谐”之美,在王湾《次北固山下》里感受“直觉”和“名理”的融合之妙;在马致远、白朴和隋炀帝的诗词里发现“昏鸦”“飞鸿”“寒鸦”的承替与变化。叶朗说:“美指向高远的精神境界。”要是没有诗词,我们的人类该是多么地空虚。可是,要是没有美的鉴赏,诗词又该是多么地寂寞,人类又是多么地遗憾!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如何让经典诗词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让人们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次的87365最快检测中心做了一次有益有效的探索。